跳转至
写在前面

信息管理概论由课程资料+书本总结,按照顺序来划分,毕竟老师没有给出重点😅(抽象)

当然此文仅作为整理,时间充足还是推荐看书本,然后本文可以当作一次知识梳理

![](https://cdn.bangwu.top/img/202312231932162.webp)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

1.1关于信息

对于信息的认识在不同领域中有着不同的看法

  • 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可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被众多用户利用】

1.2信息化与信息社会

信息化: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占优势地位的社会(即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

信息化概念的内涵包括四个要素:信息资源【信息作为资源且较多广】、信息技术【技术发展、普及程度高】、信息观念资源共享

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1. 信息、知识和智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 信息劳动者、知识阶层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3. 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1.3信息管理概述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信息生命周期是信息运动的自然规律。

六个阶段:创建=>采集=>组织=>存储=>利用=>清理

信息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二、信息交流

2.1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

信息交流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chrome_KEkEyE9MK1

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 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交流通道、符号体系、知识信息库、支持条件【自然、技术、社会条件】

这里省略了2.2信息交流的模式(书本P49),感觉没用

2.3信息交流中的栈

S(source)信息源与R(recipient)信息接受方之间信息流的传送节点称为信息栈【可分为时间栈、空间栈】

信息栈的职能:【理解】

从S或前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转换、存贮、积累和选择;对R或后栈传递信息。信息栈虽然经常被R当成直接信息源,但实质上它仅仅是信息交流中的一个节点,其真正的信息来源是分散于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信息生产者S,他们是社会信息的初始来源。信息中心、图书馆、数据中心等的职能只是信息传递的社会机制。

三、信息分布

本章主要是讲了一堆效应、定律😅

3.1信息产生与分布中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参考贫富差距】

优点:突出重点、摒弃平均,降低信息管理成本等。

缺点:不思进取、难以创新,信息越来越单一。。。。。。

3.2信息内容的离散分布规律

布拉德福定律: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 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可以把期刊分 为专门面对这个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 各个区 的文章数量相等,此时核心区、相关区、非相关区期刊数量成 1:n:n² 的关系。

齐夫定律:在自然语言的语料库里,一个单词出现的频率与它在频率表里的排名成反比。【乘积为C】

3.3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

洛特卡定律:写有 X 篇论文的作者数与 X 的平方呈反比。

普赖斯定律: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全部论文的半数系由该领域中全部作者数量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撰写的。

洛特卡定律、普赖斯定律表明,在科学家构成的科学共同体中,大多数科学家的科研产出率比较低,只有少数科学家产量较高

3.4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

所谓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

普赖斯指数: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表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次数之比值

文献老化的研究可以作为图书馆文献剔旧和建立储藏书库的依据

四、信息获取

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文化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所得的成品(如数据库、文摘索引杂志等等)都是借以获得信息的源泉,简称信息源

信息源的基本属性:客观性、可传递性、可激活性

零次信息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是信息客体的内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的结果。

零次信息的特征:直接性、及时性、新颖性、随机性、非存贮性

信息质量评价的一般维度与指标

  1. 信息内容【正确性、完整性、相关性、新颖性】
  2. 信息表达形式【准确性、可理解性、精简性、标准化程度】
  3. 信息资源系统【可获取性、快速响应性、可靠性】
  4. 信息资源效用【可用性、适量性、价值增值性】

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采全率、采准率、及时率、费用率、劳动耗费率

chrome_o8ZeqUQYnK

信息搜集的方法与途径:采购、调查、交换、索取、检索、网络爬虫

五、信息组织

5.1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

信息组织:也叫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信息组织的目的:现代社会,信息的高度分散性和无序性与人们利用信息的高选择性和针对性形成了尖锐矛盾,信息组织通过人工和机器的干预,使信息有序增值,进而提供有效利用。

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一般过程):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描述与揭示、信息存储

信息组织的类型

  • 按信息的表现形式【文字、图像、声音、视频】
  • 按信息的加工程度【一次、二次、三次信息】
  • 按信息的传播载体【文献信息源、网络信息源】

信息组织的原则:客观性、系统性、目的性、现代化。

5.2信息组织的思想方法

信息组织的思想方法

分类法:【特征】

  • 是按照信息内容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组织的
  • 是从一定角度出发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
  • 采用一定的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

主题法

  • 以特定事物、问题、对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
  • 直接以语词作为信息的组织和检索标识
  • 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

主题法可分为:标题法、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

分类-主题一体化

  • 分类法系统性强,满足族性检索,符合人们的思维与检索习惯,分类目录浏览。
  • 主题法直观,满足特性检索,提供了一种直接面向对象、事实或概念的信息组织方法。

5.3信息的描述与揭示

为了确保信息组织的质量,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我们要对信息进行描述和揭示,正确判断、表达信息的特征和内容,既不遗漏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又不将无价值的内容或信息对象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作为分析结果。一般来说,信息组织的深度和质量取决于对信息揭示的深度和水平,为此,人们创造了多种技术、方法、规则和标准对信息进行描述和揭示。理解

信息标引:是指分析信息对象的内容属性(特征)及相关外表属性,并用特定语言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作为信息存储和检索依据的处理过程。它是在对文献信息对象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又称为文献标引。

信息标引过程一般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主题分析,二是转换标识。

标引语言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和检索需求主题概念的简明性、单义性和关联性的概念标识系统,是根据标引和检索需要而编制的一种专用语言或标识系统。

元数据(Metadata):元数据是组织数据、各种数据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信息。

六、信息检索

6.1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信息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描述信息资源或信息对象,以便于能被需要它们的人高效地利用
  • 信息检索是根据特定的需求,运用某种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从大量文献中查出所需的资料或信息的过程。
  • 信息组织和信息检索是一对互逆过程

chrome_Q0Xymo7JY7

chrome_8vBMGdBjQ8

信息检索的类型

  1. 按存贮和检索的内容划分:文本检索【文献】、数值检索【数据】、音频与视频检索【事实】
  2. 按检索系统中信息的组织方式划分:全文检索、多媒体检索、超媒体检索

信息检索的特性

  • 相关性
  • 不确定性
  • 逻辑性

信息检索的模型

  • 布尔逻辑检索模型【and or not】
  • 向量空间检索模型【将文献和查询用向量表示,问题将转化为一个关于向量空间的计算问题】
  • 概率检索模型【建立在相关性理论基础上】
  • 模糊检索模型【建立在模糊集合论、模糊逻辑及可能性理论基础上,处理不确定性】

6.2信息检索的发展历程

  1. 手工信息检索阶段【图书馆】
  2. 机械信息检索阶段
  3. 计算机信息检索阶段
  4. 网络信息检索阶段

6.3信息检索的步骤与策略

信息检索的步骤

  1. 分析研究信息检索课题
  2. 选择信息检索工具
  3. 确定信息检索方法【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等】
  4. 掌握获取原始信息的线索
  5. 获取原始信息

信息检索策略是针对检索提问、运用检索方法和技术而设计的信息检索方案,其目的是要达到一定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chrome_SrXHoIrm2k

查全率=(检出的相关文献量/文献库内相关文献总量)×100% 查准率=(检出的相关文献量/检出文献总量)×100%

6.4网络信息检索

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

  • 信息丰富,检索空间拓宽
  • 信息资源的异构式分布
  • 检索趋于简单方便,适合非专业用户

七、信息服务

7.1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信息服务(Information Service)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它是以信息为内容的服务业务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对分散在不同载体上的信息进行收集、评价、选择、组织、存贮,使之有序化,成为方便利用的形式
  2. 对用户及信息需求进行研究,以便向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服务三要素:信息源、信息活动和信息用户

信息服务的特性:知识密集程度高、信息用户参与度高、信息服务者与用户有较深的接触

信息服务的四大原则

  • 针对性原则【满足特定用户在特定时间的特定需求,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
  • 及时性原则【信息具有时效性】
  • 易用性原则【可获得性和易用性是影响用户利用信息的因素,信息机构应为用户获取利用信息提供最大的便利条件】
  • 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花费来获得信息服务的最大收益】

信息服务的方式:

  1. 信息检索和传递服务【信息搜索、查新、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2. 信息报道与发布服务【文字、口头、直观传播报道服务】
  3. 参考服务
  4. 信息咨询服务

7.2信息服务的演化与现代发展

移动化、智能化、O2O化【线上向线下渗透化】

网络信息服务是指信息服务机构为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经过加工、整理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总称,它包括信息内容的加工处理、信息内容的提供、信息内容的存储与获取、网络增值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

信息用户是指在科研、生产、管理、商业、贸易、军事、外交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利用信息的个人或团体,前者称为个人用户,后者称为团体用户。

八、信息系统

8.1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chrome_YKlxYMjB2b

诺兰模型

chrome_VqICsCHc4k

信息系统的类型:

  1. 事务处理系统【作业层】
  2.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层】
  3. 决策支持系统【决策层】

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

  1. 主机-终端模式
  2. 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 C/S)模式【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
  3. 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 B/S)模式【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客户机之间的交互】
  4. 多层架构模式

chrome_pBZRKd2jk5

8.2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是指开发信息系统的一种结构化的按部就班的方法,描述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中,从最初的可行性研究一直到完整程序维护的各个阶段。

典型的活动包括决策预算、收集业务需求、设计模型,以及编写详细的用户文档。

计划=>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实施=>维护=>计划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 原型法
  • 面向对象方法
  • CASE方法
  • 测试驱动开发方法

👆上面这些都是在管理信息系统课上学过的

8.3信息系统的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作用

  • 可以进行系统的思考,并做出切合实际的全局性安排
  • 可为项目人力资源的需求提供确切的依据
  • 通过合理的计划安排,对项目进行最优化控制
  • 能够提供准确、一致、标准的文档数据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整体、范围、时间、费用、质量、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

  • 从系统内部看,系统的质量特性主要是内部结构性能、内部结构的可靠性以及结构的连接特性等
  •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系统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系统功能可用性、正确性及适应性

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管理【运维方面,不重要】、评价【对系统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信息系统评价阶段:计划阶段(事前评价)、项目阶段(事中评价)、提升阶段(事后评价)

信息系统评价方法:主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信息系统效用

8.4信息系统的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确保信息系统结构安全、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元素安全以及与此相关的各项安全技术、安全服务和安全管理的总和

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通信安全

九、信息机构及其管理

9.1信息机构的类型与职能

信息机构是实施信息搜集、加工、分析、储存、传递等有关信息管理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普遍存在于各种产业形式中,并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与日俱增的地位与作用。

类型 举例
公益性信息机构 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
营利性信息机构 搜索引擎公司、信息咨询公司、网络信息公司等
组织内部的信息机构 政府内部信息部门、企业竞争情报部门

信息机构的职能: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企业、支持科学研究与发展、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9.2信息机构的运行与管理

信息机构的活动包括作业活动(业务工作)和管理活动两大部分。

信息机构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公益性机构和【采用无偿或低价服务(政府部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盈利性机构【满足市场需要】

十、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

• 信息政策的含义及体系构建 • 信息法律制度及规范主要涉及领域 • 信息法律立法模式 • 网络环境下信息政策与法律产生的背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0.1信息政策

信息政策的制定与国家层面相关

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国家信息政策体系的构建:政策主体、目标、问题、内容、形式

10.2信息法律

信息法律是指在调整信息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里的社会关系主要涉及利益、权益与安全问题,这些法律规范涉及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组织和对信息负有责任的个人等

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信息安全法、信息公开法、新闻出版与传播法、电信法、电子商务法(电子签名与数字认证法等)、有关计算机犯罪的法律等等。【理解】

chrome_rE0m8XlTcW

信息法律的立法模式:专门立法模式【先从某些领域开始】、修改适用模式【修改已有的】、谨慎暂缓模式

由于互联网具有很多不同于传统信息传输工具的特点,互联网空间对于传统的信息法律规则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传统信息法律规则不能直接适用于网络空间,从而使得对于互联网的信息法律规制变得更加紧迫。【理解】

网络信息法律主要解决网络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网络隐私网络信息安全四个方面的问题